2021年7月30日,国务院令第745号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2021年8月17日正式对外颁布。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安全保障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条例》颁布一年以来,各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积极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此,我联盟特邀请行业内数位专家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发表专家观点并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随着技术变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以人工智能、5G、量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其中,量子技术作为基础型信息处理技术有望带来新的技术革命而受到高度重视。部分国家研究起步较早,对该技术理解比较深刻,也有部分国家作为后起之秀奋起追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对于量子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各国也各有考虑。当前,不仅需要跟进全球主要国家的最新量子技术相关政策动态,紧跟技术发展的国际大趋势,更需要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辨析,这对完善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姚南威 丰诗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美国占据先发优势,紧密出台标准政策强化网络安全
当前,以量子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激发革命性的科学创新,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网络安全作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在量子技术的加持下,成为各国和各行业关注的热点。基于现有的发展状况,主要推动作用如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应融合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一时代背景下,其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推动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等目标和措施,以塑造和维护我国良好的网络安全生态环境。基于我国的战略目标,结合上述各国量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量子技术对网络安全的双重影响,对完善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以下几个建议:

评论